我们通过创新金属化技术持续推动的双面氧化铝钝化PERC技术已经取得了大规模的量产实践。
冲刺:产业化撬动万亿市场其实,就目前来看,支撑汉能业绩的核心力量,主要来自于产销上游薄膜太阳能生产线的交钥匙业务,而围绕交钥匙业务,汉能的主要运作模式是在上游薄膜太阳能装备领域,与各地合作建设薄膜太阳能芯片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园,出售薄膜太阳能整线生产线装备及技术服务。布局:薄膜技术已形成产业方阵私有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股东、市场对汉能的信任和信心。
2015年以来,继汉能之后,中建材、国家能源集团(原神华)等先后布局薄膜太阳能产业。如今看来,汉能所经历的苦难并非坏事,坚持以及一系列的调整、布局,为其笃定的回A之路打牢了基础,而恰逢其时,包括科创板推出、注册制试行在内的一系列A股市场改革举措,也为汉能营造了天时。东风:移动能源获政策支持去年4月份,工信部、住建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对新产品新业态、光伏智能创新和清洁能源智能升级和应用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先进光伏产品与消费电子、户外产品、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等结合,鼓励发展太阳能充电包、背包、衣物、太阳能无人机、快装电站等丰富多样的移动产品。而鉴于铜铟镓硒的降本空间非常大,以及温度系数等方面的优势,铜铟镓硒未来在大型地面电站上的应用也被看好。如此积累下,去年,汉能砷化镓薄膜单结电池转换率达到29.1%,第六次刷新世界纪录。
预计上市重组步骤将于私有化完成后六个月内完成。但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因欧美做空机构恶意做空股价暴跌46.95%,不得不紧急停牌,一直延续至今。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电网将有足够的底气对所有的光伏发电进行全盘接纳。
而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电网侧储能项目。说白了就是,补贴不允许光伏发电装机增速太快!其次,我国电网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光伏发电发展速度。市场难以接纳光伏发电众所周知,2018年5月31日的531政策之后,我国光伏行业迎来了重大的调整时期。电网侧储能项目的爆发式增长,证明我国电网升级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也意味着我国电网对光伏发电的接纳度将越来越高。
随着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光伏发电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能源形式。由于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大量光伏电力的接入会对电网形成冲击。
首先从补贴上来看,连年滚雪球的补贴拖欠已经让财政部门不堪重负,补贴问题的严峻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必须要控制住。因为它限制的是整个光伏发电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而且对于这种来自国家重器方面的限制因素,光伏行业人士往往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却需要关注其他可以提升光伏发电竞争力的产业。作为不稳定电力的一种,光伏发电注定只能占到电网来源的一小部分,这样电网才能将这种不稳定因素控制住,并保证千家万户的正常供电。
而真正让光伏行业人士感到尴尬的是,在市场占比不到3%的情况下,整个电力市场已经显现出一种无法接纳更多光伏发电装机的态势。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规模为1072.7MW,是2017年累计投运总规模的2.8倍,新增投运规模682.9MW,同比增长464.4%。因为储能才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问题,而只有解决了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问题,电网对光伏发电的接纳度才能提升,最终才能给整个光伏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一直以来,光伏行业人士往往把储能当作一个利于光伏发电的附属领域,但是事实上,储能对光伏发电的重要性远超人们的想象。
众所周知,领跑者项目一直是国家重点推进的项目。在平价上网之前,补贴或许是影响光伏行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而稳定的电力来源是电网稳定电力调配的基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电网单位不会喜欢光伏电力的接入,这也是光伏发电屡次出现弃光限电的原因之一。打破限制要靠这个技术针对目前电力市场对光伏发电的接纳空间问题,光伏行业一方面需要逐步降低发电成本,早日实现平价、低价上网。
届时,光伏发电量的占比目标将不再是区区的3%,而是30%甚至更多。电网升级换代,储能全面发展,才是解决弃光限电的最好的方式。当前,光伏发电的总占比尚不足3%,电力市场对光伏发电的接纳已经尽显疲态,这是否意味着,光伏发电的未来发展空间不大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一些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电网对光伏发电的接纳度届时,光伏发电量的占比目标将不再是区区的3%,而是30%甚至更多。也就是说,为保证稳定性,电网对光伏电力这种不稳定电力的接纳度很小。从大范围的能源产业的角度来看,光伏发电的市场占比实在令人失望。
因为储能才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问题,而只有解决了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问题,电网对光伏发电的接纳度才能提升,最终才能给整个光伏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多年来,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储能的发展。
市场难以接纳光伏发电众所周知,2018年5月31日的531政策之后,我国光伏行业迎来了重大的调整时期。尽管如此,领跑者项目还是出现了弃光限电,电力市场对光伏发电的不待见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却需要关注其他可以提升光伏发电竞争力的产业。而对于光伏发电来说,只有当光伏+储能的综合成本低于火电的时候,光伏发电才可以对传统火电进行全面替代。
电网侧储能项目的爆发式增长,证明我国电网升级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也意味着我国电网对光伏发电的接纳度将越来越高。而稳定的电力来源是电网稳定电力调配的基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电网单位不会喜欢光伏电力的接入,这也是光伏发电屡次出现弃光限电的原因之一。储能技术的发展将极大提升光伏发电的发展上限。弃光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和青海,其中,新疆(不含兵团)弃光率12%,甘肃弃光率7%,青海弃光率5%。
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及发电量连年创高,但仍然只占整体电力市场的很小一部分。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电网将有足够的底气对所有的光伏发电进行全盘接纳。
根据报道,大同一期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在今年3月首次出现弃光限电,华电、正泰、英利、晶科、阳光电源、晶澳、中节能、招商新能源、中广核、国电投等10个项目均有一定程度的弃光限电,累计限电损失电量预估超过400万千瓦时。而真正让光伏行业人士感到尴尬的是,在市场占比不到3%的情况下,整个电力市场已经显现出一种无法接纳更多光伏发电装机的态势。
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规模为1072.7MW,是2017年累计投运总规模的2.8倍,新增投运规模682.9MW,同比增长464.4%。简单计算可以得知,光伏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11.34%,占全部发电量的2.63%。
尽管弃光率逐年降低,但这是在政策急刹车、牺牲部分地区光伏新增装机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令人惊喜的是,随着锂电池的迅速发展,储能技术在2018年获得了突破式发展,数据显示,中国储能产业在2018年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规模达到31.3GW。从领跑者项目遭遇弃光限电也可以发现,补贴的问题只是暂时的,只要光伏发电成本下来了,补贴就再也不是问题。从各地区竞争选址到企业竞争优选再到产品选型,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地方政府还必须出台政策保证领跑者项目的用地、电网接入、电力消纳等。
众所周知,领跑者项目一直是国家重点推进的项目。小结根据最新的数据,2019年一季度全国弃光率2.7%,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作为不稳定电力的一种,光伏发电注定只能占到电网来源的一小部分,这样电网才能将这种不稳定因素控制住,并保证千家万户的正常供电。一直以来,光伏行业人士往往把储能当作一个利于光伏发电的附属领域,但是事实上,储能对光伏发电的重要性远超人们的想象。
电网升级换代,储能全面发展,才是解决弃光限电的最好的方式。打破限制要靠这个技术针对目前电力市场对光伏发电的接纳空间问题,光伏行业一方面需要逐步降低发电成本,早日实现平价、低价上网。